在现代口腔医学中,牙周健康已成为维持全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,牙周刮治(Scaling and Root Planing,SRP)作为治疗牙周病的基础方法之一,在牙周治疗中的地位不可忽视,本文将系统探讨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牙周刮治,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,并加强患者对牙周治疗意义的理解。
一、牙周刮治的定义与目的
牙周刮治是指通过专业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、牙石及根面附着的坏死牙骨质和污染物,使牙齿表面恢复平整光滑,以减少牙周袋内的炎症反应,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,该操作通常分为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两个步骤,其中龈下刮治更具技术性与治疗价值。
目的主要包括:
①、去除炎症源,控制感染;
②、减轻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;
③、促进牙周附着再生;
④、减少牙周袋深度,延缓牙周组织破坏;
⑤、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。
二、牙周刮治的适应证
1. 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炎的初期阶段
牙龈炎多表现为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,尚未出现牙槽骨吸收,若未及时控制炎症,易发展为牙周炎,此时若发现牙周袋形成、牙石明显并伴有早期牙槽骨吸收,牙周刮治是阻止病情进展的关键手段。
2. 牙周探诊深度超过3mm并伴出血
当探诊深度(Probing Depth, PD)超过3mm,尤其是出现出血现象,提示炎症已深入牙龈下方,局部清洁无法彻底清除龈下菌斑与牙石,此时进行牙周刮治可有效中断炎症过程。
3. 临床附着丧失(Clinical Attachment Loss, CAL)明显
CAL是评价牙周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,若发现CAL持续进展,尤其合并深牙周袋、牙齿松动等表现,应及早进行牙周刮治,以延缓附着丧失速度,防止牙齿进一步松动脱落。
4. 存在明显牙石堆积,尤其是龈下牙石
龈下牙石因其位置隐蔽,难以通过常规刷牙清除,是牙周病的持续感染源,若患者出现牙龈退缩、牙根暴露、牙石堆积明显等情况,应通过专业刮治进行清除,减少致病菌负荷。
5. 口腔异味及牙龈出血反复
长期口臭、牙龈出血常提示牙周支持组织已发生炎性改变,刮治可清除炎症源,改善口腔环境,对缓解症状具有重要意义。
6. 牙周手术前的准备
在进行牙周翻瓣术、骨再生手术等手术治疗前,通常需先进行彻底的牙周刮治,以减少术区菌斑量,提高手术成功率,促进术后愈合。
三、牙周刮治的禁忌证
虽然牙周刮治作为一种常规操作较为安全,但在某些情况下应谨慎操作,或暂缓治疗:
严重系统性疾病控制不良(如未控制的糖尿病、凝血功能障碍等);
妊娠早期,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;
急性牙周脓肿期,需先进行引流及消炎处理;
牙齿松动Ⅲ度以上或无保留价值者,不建议进行刮治,应评估是否拔除。
四、牙周刮治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
1. 术前评估:包括牙周检查、拍摄X线片、记录探诊深度、评估菌斑指数及牙石分布等。
2. 局部麻醉:为减轻操作引起的不适,尤其在进行深部龈下刮治时,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。
3. 器械选择与操作:常用手用刮治器(如Gracey curette)及超声洁治器相结合,操作应遵循从浅到深、从前牙到后牙、从近中到远中的原则。
4. 根面平整:不仅去除牙石,还需刮除受污染的坏死牙骨质,使根面光滑,有利于牙周附着的重新形成。
5. 术后处理:操作后局部冲洗,视情况涂布抗菌凝胶或使用漱口水;术后24小时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,保持口腔卫生。
五、牙周刮治的疗效评估与后续维护
1. 疗效评估:一般在治疗后4-6周进行复查,评估牙龈炎症是否缓解,探诊深度是否减少,附着水平是否改善。
2. 维护治疗:刮治后即使炎症缓解,也需进入定期维护阶段(一般每3-6个月复诊一次),以防止复发。
3. 行为干预:加强口腔卫生宣教,指导正确刷牙方式,必要时推荐使用牙间刷、冲牙器等辅助手段。
4. 结合正畸与修复:部分患者因牙列不齐或牙体缺损引发局部菌斑滞留,应在刮治后进行正畸或修复治疗,改善牙周环境。
六、特殊人群的处理策略
1. 老年人:牙周组织退化明显,刮治时力度要适中,避免过度刺激造成创伤。
2. 青少年:多为青春期牙龈炎,重在教育与预防,若有牙石堆积可考虑轻度刮治。
3. 吸烟者:因局部血供差,术后恢复缓慢,应重点指导戒烟及加强维护。
4. 全身疾病患者:需与相关科室协作,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如高血压患者应稳定血压后方可治疗。
七、牙周刮治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
①、术后轻度出血与疼痛属常见现象,通常1-2天内缓解;
②、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牙齿敏感,建议使用脱敏牙膏或氟化物治疗;
③、少数情况下,因牙龈炎症消退、牙龈退缩,导致牙缝变大、牙根暴露,需事先做好心理沟通;
④、极少数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或脓肿形成,应及时复诊处理。
提示:牙周刮治是控制牙周病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,尤其在早期发现牙周问题、存在牙石堆积、探诊深度增加、临床附着丧失等情况下,应及时进行该项治疗,规范的操作流程与良好的术后维护,对提高治疗成功率、延长牙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,同时,患者应树立牙周健康意识,配合专业治疗与家庭口腔清洁,共同维护牙周组织稳定。